隨著電影《長津湖》熱映,大家的目光再一次被拉回到那個年代。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趕赴朝鮮戰(zhàn)場。11月底,第20軍、第27軍和第26軍與以美國陸戰(zhàn)1師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在長津湖狹路相逢,展開殊死較量。當時氣溫低至零下40℃,一排排志愿軍戰(zhàn)士俯臥在雪地上仿佛“冰雕”,十分悲壯。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fā)了紀念海報
右側照片拍攝于2019年秋的志愿軍烈士陵園,位置正是長津湖戰(zhàn)役的地點。志愿軍戰(zhàn)士曾在這片異國土地上為和平,為背后的祖國而戰(zhàn)。當年戰(zhàn)火紛飛,如今碧草連天,兩張長津湖今昔對照圖令人感慨。“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正因志愿軍出生入死,下一代才免于兵燹之苦。硝煙已散,勿忘先烈,沒有他們便沒有今天的和平?!柏M曰無碑,山河為碑。”那巍峨的豐碑立在長津湖,也立在億萬國人心中,英雄不朽,英名永存。
電影《長津湖》用電影的藝術手法,再現(xiàn)了當時戰(zhàn)爭的慘烈與殘酷。電影通過男演員朱亞文飾演的梅生的話語傳達出當時我國參與這場戰(zhàn)役的初衷:“希望我們的孩子,今后可以生活在沒有硝煙的生活里”,這個愿望,是如此質樸而簡單。
我們這一代,有幸生活在沒有硝煙的和平年代。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強大的國家。
國家強大賦予每個國人尊嚴與自由,而國家的強大也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作為中職生的我們,應當秉承這樣的信念:強國有我,精技報國。